11月25日晚,受我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新知识体系构建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观念与方法论创新”的线上学术报告。本场讲座由唐伟胜教授主持,我院5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刘建军教授从提出问题、厘清概念、把握细节三个方面分享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创新。首先,他明确提出,学术研究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不论是申报项目或是撰写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辩证思维解决问题。其次,刘教授强调,学术研究要注重细节,真正的价值存在于细节之中,研究中一定要注重细节,要在每个细节上反复推敲,拓展自己的思维。此外,刘建军教授还阐述了概念梳理的重要性,他表示,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搞懂原有概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概念的阐述是写文章的重要载体,研究者必须要对所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阐述,要把题目中的核心概念阐释清楚,对核心概念进行分解、界定、辨析,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增强论证的逻辑性,开辟理论创新的可能性。期间,刘教授结合大量具体文本实例阐述了他鲜明的学术观点,旁征博引,话语透彻易懂,言辞生动有趣、精彩纷呈,深入浅出地讲阐明了研究观念与方法更新的重要性及方式。
讲座最后,刘教授还主动给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享了实用有效的建议,他尤其强调申报书要规范化、专业化,切忌写成教材。随后唐伟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认为刘教授分享有趣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着实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各位师生也纷纷就文本分析、问题意识等学术科研方面向刘教授请教,刘教授针对性地一一作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场讲座深入浅出,逻辑严密,风趣幽默,使在座师生对人文社科研究问题及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推动我院教师的科研理念与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建军,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2011)和《拜占庭文学的文献翻译与文学史书写》(2018)两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等6项。学术专著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三次获得教育部科学管理先进个人;2011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得华为优秀教师奖。2013年被评为中宣部科普教育先进个人。主编《20世纪西方文学》等全国教材10部,多部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出版《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等学术专著译著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